俄羅斯
一九一七年六月:布爾什維克「成為一股力量」
在一個世紀以前,50萬的工人與士兵列隊遊行,經過俄國首都彼得格勒,成千上萬的人也加入了當時在莫斯科、基輔和其它城市的遊行。在7月1日(俄國舊時曆法的6月18日)的示威,是由當時在蘇維埃(選舉產生的工兵委員會)中佔多數的親政府政黨所號召的,標誌著俄國革命的一個重要的新階段。 [...]
一九一七年三月——沙皇倒臺之後,革命向何處去?
雖然2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,人民贏得了一些重要的民主權利,但革命並未結束。 相反,塑造絕大多數人所期望的「新俄羅斯」的鬥爭才剛剛開始。 [...]
俄國革命中的女性
俄國革命是最被資本建制所扭曲的歷史事件。在大部分的記載裡,女性的角色幾乎不會被提到,經由革命贏得的女性權益就更甚之。 [...]
俄國革命:過去和現在
英國《衛報》於3月7日刊登了幾張俄國革命時期的精彩照片,本網翻譯了該篇報導,並上載這些相片。 [...]
1905年俄國革命—工人階級展現實力
1905年俄國革命始於俄歷1月9日(星期日)。當日沙皇軍警在冬宮外殺害超過一千名男女及兒童,革命序幕由此揭開。 [...]
1917年二月革命:俄國工人是如何打敗沙皇的
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(按現代曆法是三月),延續數世紀之久的俄國沙皇制度轟然倒塌。工人階級,主要是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階級,在英勇女工的鼓舞下行動起來,造就了這場革命。國際工人階級的紅旗是二月革命的標誌,它曾被沙皇禁止,但此時又突然出現在俄國首都的大街小巷。 [...]
俄國革命的遺產
塔夫(Peter Taaffe)在文中就費吉斯(Orlando Figes)的著作《一個民族的悲劇》作出評論和回應。後者雖被譽為權威歷史著作,但其實不過是試圖掩蓋1917年重大事件的真正意義。 [...]
俄國革命百週年:工人階級奪權之時
近年,在東歐和前蘇聯地區爆發了各種的「顏色革命」。這些「革命」由於沒有挑戰資本主義的統治根基,所以對有產階級代表來說是可以接受的,因而力求鞏固它、「完善」它。相比而言,1917年的俄國革命為工人階級賦予權力。 [...]